馬哈蒂爾反問美媒:當你派軍艦到南海 你覺得中國會有何反應

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對多國宣布新的關稅稅率,威逼各國在8月1日政策生效前儘快達成貿易協定。馬來西亞也在其列,本輪被加徵25%的關稅。
處在美國貿易政策火線上的國家,應如何看待這場關稅拉鋸戰?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的答案很簡單,近日他在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時直言不諱道,特朗普「與世界為敵」,其關稅政策對美國的損害將超過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勢必推高美國國內的生活成本。
他還說,像馬來西亞這樣經濟依賴於對美出口的國家,固然會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但世界其他地區並未實行高關稅,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對美貿易來緩解衝擊,比如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聽到馬哈蒂爾這麼說,彭博社編輯米沙爾·侯賽因(Mishal Husain)便開始故意挑事,質疑這一提議將導致馬來西亞與中國經濟關係加深,進而「被迫在政治上向中國靠攏」。她還無端指責中方在南海舉行實彈軍演引發地區恐慌,稱此「非友好和平鄰國應有之舉」。
馬哈蒂爾則反問道,「可話說回來,當你把軍艦派到南海,你覺得中國會有什麼反應呢?」
這句話一針見血指出是美國挑動南海地區緊張局勢。而米沙爾還在裝傻,追問其是否指美國海軍艦隊。
馬哈蒂爾也更明確地回答她,「是的。還有人特意竄訪台灣,對台灣鼓譟說『中國大陸要入侵他們了』。」
馬哈蒂爾指的是,2022年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竄訪中國台灣地區。當時,柬埔寨、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多國政府也對美方舉動表示強烈譴責。
「她的那次竄訪毫無理由,之後局勢立刻緊張起來。」馬哈蒂爾毫不掩飾批評之意,「而局勢一緊張,美國就說『台灣必須重整軍備』,台灣就得從美國購買武器。」
馬哈蒂爾過去就曾多次批評,美國在南海區域進行所謂「自由航行」行動會「破壞地區穩定」,呼籲美國停止此類行動。
今年2月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他也曾反問對方,「假設中國派遣軍艦到加勒比海並在那裡進行(軍事演習),美國會怎麼做?這裡是南海,是亞洲,不是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美國應該明智地運用力量,而不是去挑起國家間的衝突。」
據彭博社10日報道,這次採訪逢馬哈蒂爾百歲生日前夕。作為馬來西亞任期最長的總理,這位經驗老道的資深亞洲政客,在面對美媒「暗藏玄機」的涉華提問時,回答滴水不漏。
幾番交鋒後,米沙爾語氣略帶譏諷地說,馬哈蒂爾如今在南海問題上的對華態度,比在任時溫和了許多,是否意味着對於東南亞而言,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馬哈蒂爾則不緊不慢地回答說,他承認馬來西亞與中國確實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爭議,但強調中方從未採取激化矛盾的行動,「他們沒有阻止船隻通行,沒有登船檢查,也沒有施加限制。」
他同時否認中國對鄰國構成威脅,「兩千年來,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的鄰國。在中國崛起為大國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與之共存。但中國與歐洲國家的態度不同:中國不會殖民其他國家。葡萄牙人在1509年來到這裡,兩年後就徵服了我們。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與中國共處,也必須接受中國是個強大國家這一事實。我們不可能與中國開戰,必須找到共處之道。」
見馬哈蒂爾就是不上套,米沙爾只能換個話題,轉而詢問他對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的看法。
馬哈蒂爾直言,烏克蘭問題的根源在於美西方對俄羅斯的挑釁,「戈爾巴喬夫時期之後,許多原屬蘇聯陣營的國家加入了北約,俄羅斯並未反對。但烏克蘭與俄羅斯邊境線漫長,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意味着北約直接抵近俄羅斯邊境。俄羅斯自然無法接受。」
米沙爾緊接着追問,既然認同俄羅斯的舉動,馬哈蒂爾又為何反對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所謂「自衛」行動。
馬哈蒂爾的回答同樣言簡意賅,「如果一個國家在實施種族滅絕,還宣稱這種行為是一種所謂『自衛』手段,那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米沙爾還是不死心,繼續挖坑,「如果您認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是種族滅絕,那如何看待阿聯酋、巴林等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
「我們必須接受穆斯林國家並不團結這一事實。」馬哈蒂爾坦言,他同時強調,人們必須認清,這一切的起因「始於巴勒斯坦的土地被掠奪並被用以建立了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