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海1522米深處 深海冰之火點燃全運聖火

深海逐夢,燃冰成炬。9日上午,在中國首艘自主研發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見證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位於廣州南沙區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舉行。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火種採集分為「源火」採集和「聖火」點燃兩個階段。在「源火」採集階段,通過在南海北部海域深海海底採集可燃冰,並在原位引燃生成「源火」,實現了「深海逐夢、燃冰成炬」的創舉,這是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獲取綠色「火種」。
上午10時,火種採集儀式正式開始。國旗護衛隊員邁着矯健整齊的步伐,護衛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進入會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火種採集分為「源火」採集和「聖火」點燃兩個階段。負責「源火」採集任務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工作者護送「源火」上台,首次公開展示。火種護衛隊將「源火」盒安放至「源火」台,採火少女在「源火」台引燃手中的採火棒。隨後,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殘聯理事長周長奎,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共同登台,接過採火棒,共同點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聖火」,寓意粵港澳三地攜手共進、同心築夢。
熊熊燃燒的全運聖火被引入四盞火種燈,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主任王曦、香港賽區籌委會主席陳國基、澳門賽區組委會主席柯嵐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主任李運上台領取並展示火種。伴隨着十五運會會歌《氣勢如虹》的旋律,火種護衛們登上火種運輸車駛離現場,將護送四盞火種燈分赴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
孟凡利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交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對於展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光明前景,展現粵港澳三地的團結協作和奮發進取,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和蓬勃氣象具有重大意義。今天儀式所採集的「源火」通過精準引燃南海超深海海底可燃冰獲得,科技強國與體育強國事業在此交相輝映,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勇攀高峰的生動寫照,必將為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留下獨一無二的「灣區記憶」。這一火種生生不息、廣泛傳遞,必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對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熱切關注,進一步點燃粵港澳三地同心協力、共築未來的澎湃動力。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粵港澳三地攜手努力,一定能夠辦成一屆具有國際水準、中國氣派、嶺南風韻、灣區魅力的精彩體育盛會。
據了解,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來自1,522米的南海深處,係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獲取的綠色「火種」。
去年7月,經過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調研論證,決定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成立科技攻關團隊,並聯合浙江大學、東海實驗室、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以及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優勢力量,研發了基於「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的「源火」採集裝置。通過兩次實地試驗,驗證了「源火」引燃方案的可行性和裝備的可靠性。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方法所副所長陳宗恒告訴記者,今年9月16日,中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配套保障船「海洋地質二號」搭載「海馬號」啟動科考航次,並執行「源火」採集任務。陳宗恒介紹說,作為中國「十二五」海洋技術領域的標誌性成果,「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是中國大深度遙控潛水器零的突破,可以代替人在深海開展科研工作,使得實驗室搬到海底的夢想實現了。
本次「源火」採集過程實現了全程錄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現場觀看了錄像視頻,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讚整個過程呈現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交融奇觀。他還特別提到引以為傲的中國海洋科技,指出「夢想」號擁有全球首台兼具油氣勘探和岩心鑽取功能的液壓舉升鑽機,最大鑽深可達11,000米,鑽探能力在全球領先。「夢想」號入列標誌着國家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將為國家深海資源勘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以及全球科學家開展大洋科學鑽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撐,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科技強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會把握好這次機會,配合今年3月開幕的啟德體育園,加強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向全國以至世界各地展示香港籌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聯動發展,為共建一流灣區注入更強更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