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企出海專班啟動 港服務覆蓋全鏈路

為更好支援內地企業出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昨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啟動儀式。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專班由特區政府高層統籌,以宏觀視野統合資源、打通障礙,並且會主動出擊,組團出訪海外市場,例如推動內地的銀行在香港設立其區域總部,以支持內地企業出海發展,政府擬提供稅務寬免措施,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以及推動包括碳排放計算等服務。有來自法律、會計、金融服務等專業界人士指出,內企出海面臨不少挑戰,如對目標市場環境認知不足、當地團隊與供應鏈建設困難、文化差異等,出海專班無論是銀行機構的資金服務、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支援,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規劃,都能覆蓋企業出海的全鏈路需求。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駐內地的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昨日啟動儀式匯聚出海專班成員機構,以及來自法律、會計、金融服務、銀行、商會、專業協會等多個業界夥伴,合共逾百人出席。這些業界代表是出海專班的重要助力,將合力支援內地企業邁向國際市場。
「香港在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獨特優勢,其全球份額高、流動性充足的市場環境,可幫助企業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為跨境貿易與投資提供穩定貨幣支持。」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財富管理國際業務負責人刁智海表示。
他指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具有資本匯聚的能力。其公司以180.21億港元的保薦規模位居IPO保薦規模榜榜首,能有效幫助企業連接全球投資者,解決海外業務拓展與產能擴張的資金需求。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表示,截至2024年底,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已達19,200億美元,佔內地對發展中經濟體投資存量總額超過六成,這一數據充分證明香港既是內地對外投資的中轉樞紐,也是海外資本進入內地與亞太市場的優質跳板。
她提到,內地企業出海面臨不少挑戰,例如對目標市場環境認知不足、當地團隊與供應鏈建設困難、監管政策不斷變化、文化差異等。專業機構的價值,正在於為這些企業出謀獻策。
「隨着近年市場變化,愈來愈多企業透過出海進軍海外市場,或利用海外資源拓展全球業務。」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工商金融總經理兼香港及澳門主管方嘯指出,由於人民幣國際化是重要趨勢,而香港佔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份額約76%,在這一領域正發揮着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因此香港是內地企業出海的首選地。
他提到該行在助力企業出海方面已有不少實踐和成果,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珠三角、大灣區的企業對香港的制度、服務如何幫助自身出海較為了解,也懂得利用香港的優勢,但其他省份的市場潛力尚未充分挖掘,仍有廣闊空間。」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費思指出,內地企業出海面臨的核心難題在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體系、監管框架及合規要求存在顯著差異,且這類差異往往與當地文化深層綁定。對此,香港可發揮先行先試的價值,企業先落腳香港,能率先熟悉全球化運營的實踐場景,包括異地法律適用、合規體系對接及監管機構溝通等關鍵環節。
他強調,香港「中西融合」的綜合優勢尤為突出,無論是文化底蘊、制度設計還是法律體系,均能為內地企業提供天然的國際化過渡空間,助力企業在組織架構優化、思維模式轉型及戰略規劃升級上逐步與國際接軌,最終以香港為戰略起點,實現全球市場的布局。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席合夥人張頴嫻表示,香港具有多項獨特優勢與對企業的支援價值。香港的監管制度完全與國際接軌,無論是在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領域,還是綠色金融方面,香港的監管標準均與全球先進水平同步,這恰好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高度匹配的合規運營平台,幫助企業規避國際市場的監管風險。
「香港的『軟實力』同樣不可忽視,香港還擁有多元豐富的人才庫,無論是金融、法律還是管理領域,都能匹配不同企業的營商需求。」張頴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