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一日千里 香港應借「東風」騰飛

翊君/時事評論員
騰訊混元圖像3.0是全球首個開源工業級原生多模態生圖模型,其核心優勢在於「常識推理」與「美學質感」的雙重突破:模型不僅能精準理解中英文語義,生成長文本渲染的高清圖像,更通過知識推理能力賦予圖像邏輯性,徹底擺脫了傳統AI繪畫「形似神離」的痼疾。
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導LMArena,採用「人類真實偏好盲測」機制,用戶匿名投票決定模型排名,完全規避了參數堆砌或數據造假的可能。混元圖像3.0在此平台上力壓谷歌Nano Banana等國際模型,證明中國AI已從「跟跑」轉向「領跑」。LMArena的權威性更令這次勝利的含金量大大提升。
混元圖像3.0耀眼全球的背後,是中國AI產業體系的全面成熟。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3年中國AI產業規模突破9000億元,企業數量超5300家,形成覆蓋基礎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生態。其中,基礎層收入同比增長54%,模型框架層增長18%,應用層則以AI手機、智能汽車等硬件為載體,實現13%的穩健增長。
當內地AI產業高歌猛進時,香港卻面臨「技術孤島」的尷尬。儘管擁有頂尖高校和金融中心優勢,但香港AI發展受制於三大瓶頸:一是數據資源匱乏,本地市場狹小導致訓練數據不足;二是算力成本高昂,缺乏國家級超算中心支持;三是產業落地困難,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意願薄弱。
破局之道,在於深度融入國家AI戰略。香港可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流通機制,共享內地海量多模態數據,解決「數據貧血」問題。其次,香港應加強與內地超算中心合作,通過「東數西算」工程降低算力成本。最後,香港需推動傳統行業與AI深度融合,如利用混元3D模型開發建築可視化工具,提升地產行業效率。
中國AI的崛起,既是技術革命的勝利,更是戰略布局的成果。混元圖像3.0的登頂,以至產業體系的全方位「開花」,體現中國正重塑全球AI格局。對於香港而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借內地技術發展「東風」,突破發展瓶頸,是在全球AI競賽中搶佔先機的關鍵。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