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真實歷史遠比電影殘酷」

9月18日,電影《731》全球陸續上映,揭露侵華日軍反人類暴行。二戰期間,這支本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的「惡魔部隊」,曾打着「防疫給水」的幌子,秘密研製細菌武器,進行人體實驗,策劃和實施細菌戰。

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電影《731》歷史顧問金成民。他表示,研究「731」,目的就是揭示被掩蓋的歷史。「有了《731》這部電影,能讓更多人走近真相,而真實的歷史遠比電影殘酷。」金成民說。

本部大樓、四方樓、特設監獄、凍傷實驗室、鍋爐房和焚屍爐……731部隊遺址成為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細菌戰遺址群。形似黑匣子的新館,寓意封存着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美國解密的人體實驗報告,到用於活體解剖的手術刀,從731部隊原隊員證言視頻,到昭示日軍罪行的一張張照片……金成民說,整個展陳如同厚重的卷宗,將日本自上而下、有組織、有預謀的國家犯罪清晰呈現。

「人體實驗和細菌戰,作為(731部隊)兩個核心犯罪的機密,(也是)最高機密。」金成民說,至少3000人被當作「活體實驗材料」,包括蘇聯人、朝鮮人、蒙古人,當然最多的是中國人,沒有人能活着走出這裡。

「731部隊捕捉、飼養老鼠,目的就是繁殖鼠疫跳蚤,並用於人體實驗、發動細菌戰,所以也被稱為『老鼠部隊』。」金成民說,731部隊的細菌研究從1932年開始,一直延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包括鼠疫、霍亂、炭疽等在內的各種傳染病病原菌,都是他們的研究對象。

金成民說,自2015年8月15日新館落成以來,陳列館累計接待量超過1600萬人次,近期日均訪問量1.2萬人次。「這不僅僅是個數字,更是歷史記憶在年輕人心中生根發芽的寫照,正如影片所說『你若記得,我便活過』。」

731部隊的罪行是人類歷史上極其黑暗的一頁。金成民說,由於戰時處於絕密狀態,戰後被刻意銷毀並掩蓋大量罪證,追尋真相如同偵破一起「歷史懸案」。

在眾多檔案中,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的「特別移送」檔案尤為關鍵,它記錄了被送往731部隊的人員信息、移送過程及後續遭遇,成為證實731部隊罪行的核心證據。金成民說,為了完整還原731部隊的罪行,必須進行跨國取證。他和團隊在過去26年裡,克服重重困難,從美、日、俄等多個國家搜集到大量史料檔案,還找到多名731部隊原隊員,獲得了一手證言。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收藏的731部隊「留守名簿」和「身上申告書」,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細菌炸彈圖紙、731部隊人體實驗報告書,俄羅斯國家軍事檔案館保存的伯力審判檔案……「我們每增加一件館藏,都令人痛心,因為它帶着罪惡。」金成民說。

據統計,金成民的團隊已累計開展40餘次跨國取證,獲取7大類近30萬件(頁)館藏罪證檔案史料及文獻、2萬餘件罪證文物及展品、423小時原隊員供述影像、22餘小時伯力審判庭審錄音,再結合27處現存遺址,構成相互印證、真實完整的閉環罪證鏈條。但金成民坦言,目前掌握的史料仍是「冰山一角」。731部隊的數據遠遠沒有公開,到底用多少人做了活人(人體)實驗,誰也說不清楚,只有日本能說清楚。他和團隊最大的任務就是推動和敦促日本早日公開更多檔案。

在731部隊本部大樓二樓,懸掛着「世界遺產」四個大字。金成民說,作為二戰時期災難性遺址的代表,731部隊遺址的價值在於反思戰爭、捍衛和平。如今,這裡已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作為二戰加害國,日本在戰後長期掩蓋731部隊罪行,許多原隊員活躍在醫療、科研、教育等領域,逃避戰爭責任。」金成民說,「731的遺害是無窮無盡的,作為一個警醒和教訓,(如果)不能夠在今後的過程當中進行糾正和改變,那我們人類同樣要面臨着可能出現的再次的這樣的危險。」

金成民說,實際上,日本國內仍有許多有良知的人士和民間團體,長期致力於揭露真相,其中包括學者森正孝、松野誠也,以及曾重返731部隊遺址謝罪懺悔的清水英男等。

「守護731部隊遺址,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在於警醒世人戰爭的殘酷,警惕悲劇重演,捍衛世界和平。」金成民說,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