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等外媒關注中國大閱兵:中國不會再受霸凌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周三(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眾多外媒聚焦今次盛會,重點報道中國軍事科技進步、外交成就,以及對全球和平的堅定承諾。多間外媒形容,今次閱兵是中國國防實力飛速發展的有力佐證,展示出中國在複雜國際環境中維護全球穩定的能力。《紐約時報》指出,閱兵正是向全球傳遞信息:中國不會再受霸凌。
眾多外媒關注今次閱兵的歷史意義。美聯社指出,閱兵是在二戰中飽受摧殘的中國展現力量的時刻,在緬懷歷史、告慰英烈之際,放眼展望未來、宣示和平,凝聚海內外共識,亦提醒世界,中國對盟軍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半島電視台也指出,在二戰前的100多年間,中國遭受外國勢力壓迫入侵,「中國正在強調:這種事情絕不會再次發生。」
《華盛頓郵報》重點關注閱兵傳遞的戰略信號。報道指出在閱兵式上,中國士兵整齊的隊列和各色新一代武器,凸顯中國展現主權的自信姿態。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也表示,尖端武器系統的亮相及活動規模,彰顯了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中國意在通過閱兵表明,軍事脅迫中國絕無可能。」
亦有報道關注多名外國領導人和政府高官赴華出席紀念活動的含義。新加坡《聯合早報》表示,今次閱兵邀請的嘉賓來自全球五大洲,地域代表性廣泛,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重大歷史貢獻的普遍認同。
《華郵》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宮以來,各類經濟和外交政策衝擊各國,引發全球局勢動盪。在此背景下,中國透過今次閱兵既展示自身軍事力量,也凸顯中國的外交實力,今次活動成為團結各國、促進國際夥伴關係、而非加劇對抗的平台。
路透社指出,閱兵體現了中國不斷攀升的全球影響力,也是中國致力於構建公平正義的多極世界秩序的宣言。如今全球面臨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在此背景下,中方積極呼籲全球合作,閱兵昭示着中國捍衛自身利益的堅定決心,也彰顯中國為國際和平所作的貢獻。
荷蘭萊頓大學中國歷史學家文森·張(譯音)指出,中方強調在抗戰中的「民族犧牲」,並非出於受害者心態,而是意志力與民族決心的展現。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也強調,「美國國內有許多人希望從軍事上挑釁中國。中國希望通過閱兵向這些人明確傳達:對中國進行軍事脅迫絕不可能得逞,趁早打消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