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科大學者戴希問鼎2025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昨日(6日)揭曉2025年度獲獎名單。香港科技大學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榮獲2025「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以表彰其於凝聚態物理學及拓撲材料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成立,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美譽。大獎設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以表揚於這些領域具優秀表現、以及對大中華區有卓越科研貢獻的科學家。單項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
戴希教授以量子材料理論研究聞名國際,2010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一起,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三年後,這一預言被另一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薛其坤教授領導的實驗團隊成功實現,是科學界第一次發現這一重要的物理效應。戴希教授及團隊在2015年首度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引起物理學界轟動,並被權威期刊《物理評論》評為創刊125年來49項最具開創性研究之一,屬當中唯一來自中國的工作。2024年,其主力參與的拓樸電子態研究更奪得中國自然科學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以及「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戴教授與其研究夥伴 ——方忠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丁洪教授,亦一同榮膺是次「未來科學大獎」殊榮。
戴教授對獲獎表示欣喜:「我由衷感謝評價委員會對我、以及多年來與我並肩作戰的研究團隊成員工作的認可。這份榮譽,是對我們整個團隊不懈努力的最佳回報。我們長期致力從第一原理的角度剖析問題,透過研究實際的材料體系探索事物的本質, 以促進物理理論的學術研究與實驗科學的融合。此次獲獎不但大力推動了拓樸物態研究的發展,更讓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躋身國際最前沿。未來,我期望能繼續發揮香港於學術研究的獨特優勢,爲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戴希教授獲獎致以衷心祝賀,她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對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不僅著重原創科學理論的突破與探索,更致力把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深遠影響力的實際解決方案。是次戴希教授獲獎,既是對他於自身專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認可,亦再度印證科大在推動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堅定承諾。科大將繼續爲學者提供一流的科研環境,讓他們能專心鑽研前沿新知,發揮香港在科研創新上的獨特優勢。」
戴希教授和團隊在相關領域的不懈追求,揭示多項重大科學發現,包括開發創新計算方法,成功預測了第一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絕緣體的存在;以先進的計算技術推動了第一個狄拉克半金屬和第一個外爾半金屬的預測和發現;以及提出和實施了基於非阿貝爾貝里聯絡的拓撲指數計算方法。這種計算方法現已成為分類拓樸材料的主要工具,顯著加快了拓樸量子材料領域的進展。戴教授的研究成果已被納入研究生教科書,確定了它們在學術課程中的重要性。此外,這些成就展示了「以計算驅動實驗」研究範式的重要作用,大大加快了拓樸態研究的進展,進一步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並確保中國在相關領域中,保持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多年來,戴教授的研究成果備受國際認可,包括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頒授亞洲成就獎、周光召基金會的基礎科學獎,以及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獎。
大會將於本年10月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頒發獎項予「未來科學大獎」的得獎者,屆時亦會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