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創暑期檔戰爭片票房紀錄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的電影《南京照相館》自7月25日在內地公映以來,票房和口碑持續走高。截至7月27日,該片票房已突破4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過去三年暑期檔戰爭片票房紀錄,並預計很快會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戰爭片檔期票房紀錄。
《南京照相館》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館中避難,他們被迫幫助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卻意外沖印出了能證明日軍屠城的罪證照片。他們原本只想在大屠殺中保命活下去,但最終決定拚死保存這些罪證照片,揭露日軍屠城的罪惡真相。
7月26日公映首日,《南京照相館》單日票房高達1.08億元。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21點,該片票房已突破4億元,預測總票房將突破15億元。
《南京照相館》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因而在南京市民中更受關注並激發共鳴。南京市民陸先生26日攜家人一起觀看該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身為一名南京人,看完這部電影後非常難受。」他說,「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南京童謠,並伴隨着日軍攻城的畫面,一下子就讓人彷彿回到1937年12月那段令人屈辱的歷史當中。」
「雞鳴寺的雞不鳴,莫愁湖的愁更愁。」《南京照相館》中,雞鳴寺、莫愁湖、評事街、中華門、雨花台等眾多南京景點和街巷不時閃現,很多觀眾在看完電影後,還專程前往這些地點尋訪歷史。
「我們作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更是清楚真實的歷史遠比盡可能還原的電影要殘酷千倍萬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的外孫女胡靜雅對傳媒表示,由於外公過世不久,她和家人怕太過傷懷,還沒有去看《南京照相館》,後面有機會也一定會去影院觀看。
劉貴祥老人於今年5月2日去世,享年95歲。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後,劉貴祥家被日軍縱火燒毀,還在襁褓中的小弟弟被燒傷後,又被日軍趕到水塘中,很快就去世,父親劉鴻賓等同村多名青壯年男子都被日軍當場槍殺。劉貴祥不到10歲就被日本兵送往南京大校場機場做工,其間被日本監工用木棍砸傷後腦勺,留下了一塊終生疤痕。找到機會從大校場機場逃出來後,他和妹妹一起被送進了孤兒院,妹妹又不幸在孤兒院因病去世。
胡靜雅的本職工作是南京市琅琊路小學雨花分校的一位老師,去年她成為第二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之一。她說,「未來會用我人民教師和倖存者後代的身份,繼續把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講述給一代代華夏子女聽,讓他們記住這段歷史,振興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