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豬賣不了 剩下美國蠢豬

良辰/自由撰稿人
中國市場對美國豬肉的採購量一周內狂跌72%,這一數字背後,是美國農場主們的血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早已警告:中國對美國豬肉加徵的172%綜合關稅,讓美國豬肉在華競爭力歸零。更荒謬的是,當中國轉向巴西等國採購豬肉時,美國政客卻仍在堅稱「關稅戰能逼中國就範」。試問:當美國豬肉在華銷量創2025年新低,當芝加哥瘦肉豬期貨結算價跌破1美元/磅,這些政客是否敢直視農場主們因虧損而通紅的雙眼?他們是否想過,那些因貿易戰失去生計的美國農民,會如何評價這場「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遊戲?
美國大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格爾特直言:「中國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0%,其他市場難以填補缺口。」這話的殘酷性在於:美國農產品早已深度依賴中國市場,而政客們卻妄圖用關稅大棒砸碎這根支柱。如今,美國大豆周銷量暴跌97%,大豆價格被市場基本面壓得抬不起頭,這難道不是對美國「脫鉤論」最響亮的耳光?更可悲的是,美國農產品供應鏈已陷入惡性循環:貿易戰導致中國需求萎縮,需求萎縮引發價格崩盤,價格崩盤又迫使農場主減產甚至破產。試問:當美國農產品供應鏈被政客的愚蠢政策撕裂時,那些鼓吹「美國獨立」的政客們,能否為美國農民提供一頓免費的感恩節火雞大餐?
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從來都不是「精確打擊」,而只是「無差別自殘」。美國大豆、豬肉、玉米等農產品對華出口全面受挫,而美國製造業、科技業同樣被關稅反噬。更致命的是,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如同「薛丁格的貓」——連美國自己的分析師都無法預測短期走勢。這種政策反覆,讓全球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跌至冰點。試問:當美國農產品因關稅戰失去中國市場,當美國製造業因貿易壁壘被迫內卷,當美國科技業因封鎖政策失去全球供應鏈,美國經濟的「優先」究竟體現在何處?難道美國的「優先」,就是讓本國農場主、工人、企業家為政客的愚蠢政策陪葬?
美國政客總愛揮舞關稅大棒,卻忘了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輸家。中國市場對美國農產品的拋棄,只是全球去美元化、去美國化浪潮的冰山一角。當美國用關稅築起高牆,其他國家自然會另尋出路——巴西豬肉取代美國豬肉,東盟農產品搶佔美國份額,歐盟科技企業減少對美依賴……這一切,難道不是美國政客自作自受的報應?試問:當美國農場主因貿易戰破產,當美國消費者因物價飆升痛苦,當美國盟友因美國的霸權行徑疏遠,美國政客們是否會為自己的愚蠢政策感到羞愧?他們是否敢承認,這場貿易戰的唯一「戰果」,就是讓美國從全球經濟的領頭羊,變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蠢豬」?
美國豬肉訂單暴跌、大豆銷量斷崖,這不是市場的偶然波動,而是美國貿易戰政策的必然結果。當美國政客用「蠢豬」般的貿易政策自毀長城時,他們毀掉的,不僅是美國農產品的出口前景,更是美國經濟的全球信譽。歷史會記住:那些高呼「美國優先」的政客,最終讓美國農產品滯銷、讓美國農場主哭泣、讓美國經濟陷入孤立。這場貿易戰的終局,或許早已寫在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裡——美國豬賣不出去,剩下的,只有一群被關稅戰逼瘋的「美國蠢豬」。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