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探索 國安教育須走深走實

羅展恒/時事評論員、清華大學歷史系碩士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在百年變局與國際博弈交織的時代浪潮中,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迎來了十周年這一重要時刻。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關鍵窗口,國家安全教育已然成為維繫「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核心工程。

總體國家安全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4月15日創造性提出,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互相貫通的完整科學理論體系,是有效應對新時代國家安全形勢重大變化所帶來的各種風險。維護國家安全是中央政府的根本責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責任,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回顧過去十年,維護國家安全已成為維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穩定的關鍵。特別是在國安教育方面,自2015年《國家安全法》確立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以來,這項制度從最初的觀念啟蒙,逐步發展為系統化的社會工程。

對香港特區政府及巿民大眾而言在國安方面有著深刻體驗。香港自回歸以來,其獨特的政治地位與國際化特質使其長期處於地緣博弈的前沿。從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到1997年主權移交實現「一國兩制」創舉,這座城市的命運始終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連。然而,基於各種歷史原因,導致廣大巿民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所忽略,結果在2019年修例風波中,使得反中亂港勢力勾結外部勢力,發動大規模暴力衝擊,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逾千億港元,更嚴重威脅「一國兩制」原則底線。這場危機直接催生兩個重要轉折:2020年《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從法律層面築起防線;2021年香港首度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規模擴大至全社會層面,標誌着教育模式從被動宣講轉向主動浸潤。此時期最顯著的轉變在於認知重構——特區政府明確將國安教育與市民福祉直接掛鉤。

正所謂「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要讓國安教育走深走實,便需要使其融入大眾生活當中。香港特區近年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宣傳,讓每一位市民都深刻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從過去數年特區政府的相關工作中,可觀察到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將國安教育與巿民的日常生活綁定掛勾,讓大眾明白到國家安全並非抽象概念,而是與700萬市民福祉緊密相連的現實課題。例如去年國家安全展覽廳開幕,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個有系統地介紹國家安全的專廳,也是香港特區首個實體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國安展廳入場人數以十萬計人次入場,可謂絡繹不絕,尤其是本港數百間中小學安排學生前赴參觀,成功將國家安全概念和知識推廣至大眾層面,深入民心。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十年探索揭示,國安教育既是抵禦風險的盾牌,更是社會進步的引擎。往後,香港國家教育安工作要走深走實,必須在「進行式」思維下持續創新,始終維護國家安全絕對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一天的事,而是一年365日無時無刻也要做好的工作和使命。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