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亢哥」香港行看香港文旅熱潮與不足

藍錠鋁/自由撰稿人
「甲亢哥」4月4日的行程中,就是在香港各區「自由行」,由到灣仔鵝頸橋打小人,又去海洋公園探望熊貓「家姐」、「細佬」,搭乘電車、到廟街食牛雜、到尖沙咀搭船等等,行程可以說是相當緊湊。然而,此次行程也反映出香港文旅的不足。
首先,綜合今次「甲亢哥」的香港之行行程,可以見到當中並冇安排到特色的行程。同在內地時良好的安排不同,「甲亢哥」遊內地之時,經過重慶可以見到洪崖洞而大呼「OMG!Crazy!」;到河南的少林寺,就體驗了一場中國工夫學習之旅;香港之後的深圳行程更體驗到中國最新電動車科技以及機械人技術,這些都是令世界各地網民驚艷的特色行程,但今次「甲亢哥」在香港的行程,過程中更沒有看到當局任何協調,旅遊體驗缺乏深度。儘管他打卡了海洋公園、太平山頂等經典景點,但對本土文化(如廟街夜市、傳統節慶)的探索較為表面,缺乏專業導覽或沉浸式體驗設計。
而且,語言障礙問題突出。作為英語系網紅,「甲亢哥」在與攤販、景點工作人員溝通時,常需依賴肢體語言或路人翻譯,求籤的時候亦沒有任何人可以用英文解籤,錯失宣揚香港傳統文化機會。這些與香港「國際都會」的定位不符。更重要嘅的是,在「甲亢哥」全程直播之時,大批粉絲逼爆馬路,甚至部分狂粉更加做出失禮的行為,這些情況都在直播當中被一一呈現。
「甲亢哥」之行雖然唔算順利,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與遊客的自然互動。在維港乘坐觀光船期間,他偶遇一位來自浙江紹興的女生,兩人交流功夫、互贈禮物,甚至這位女生更主動談起曾因天生娃娃音被人嘲笑,「甲亢哥」就鼓勵表示:「你的聲音很美」,並表示他也曾因膚色遭到歧視,但最重要是「做自己,別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場互動甚至被網友譽為「拯救了整場直播」。
香港的旅遊配套設施仍有改進空間,更關鍵是,香港當局國際社交媒體的宣傳力度不足。「甲亢哥」香港之行爆紅更多是依賴其個人流量,而非香港文旅部門的主動配合,反映出官方在利用短視頻平台、網紅推廣方面的滯後。若要長遠吸引國際遊客,香港需在語言服務、體驗深度及數字化推廣上發力。唯有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先可以真正提升香港文旅的國際競爭力。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