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鏡子──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

羅展恒/時事評論員、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遺憾的是,人類似乎總是難以從過去的錯誤中汲取教訓。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作為人類經濟史上最為慘痛的篇章之一,其根源深植於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沃土之中。而今,當我們目睹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揮舞關稅大棒,不禁要問:歷史的悲劇是否即將重演?
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將2000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歷史高位。這一法案的初衷,是時任總統胡佛為兌現競選承諾,保護美國本土農民免受外國廉價農產品的衝擊。然而,這一保護主義措施不僅未能拯救美國農業,反而引發了全球貿易戰的連鎖反應。各國紛紛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導致美國進出口額驟降50%以上,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最終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
大蕭條的慘痛教訓,本應成為後世警惕保護主義的鐘聲。然而,接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卻再次見證了歷史的輪迴。特朗普總統宣稱其「解放日」關稅政策,將美國平均關稅稅率推高至19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他甚至狂妄地宣稱,如果1930年代的高關稅政策得以延續,大蕭條根本不會發生。這種對歷史的無知和對經濟學常識的漠視,實在是令人震驚。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提高了生活成本,更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加劇了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華爾街經濟學家警告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美國今年面臨經濟衰退風險,通脹可能重回新冠疫情期間的水平。這一預警,無疑為特朗普的冒險行為敲響了警鐘。
更令人擔心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地緣政治的動盪。歷史已經證明,經濟蕭條往往伴隨著政治和社會不穩和政治極端主義的興起。1930年代的大蕭條,為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的崛起提供了「溫床」。如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否再次讓極端主義惡勢力提供可乘之機,值得全球警惕。
鑑古知今,翻閱19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就應該明白,保護主義政策不僅無法拯救經濟,反而會將國家推向懸崖邊。特朗普如今的「閉關鎮國」,猶如在當蹈當年的覆徹,美國大蕭條很可能已在歷史重演中。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