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難民」來了 湧入小紅書掀旋風馬上吹熱中國旅遊

1月13日以來,大量定位在美國的用戶湧入小紅書,並紛紛發帖自稱「TikTok難民」。截至昨晚,話題#TikTok難民#的內容在小紅書瀏覽量已超過3.8億次,討論量達到806萬條這一波突如其來的流量使小紅書在1月14日登上蘋果App Store美國區免費下載排行榜榜首。
小紅書的用戶激增背後,是美國政府對TikTok施加的壓力。美國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1月19日之前剝離TikTok,否則將關閉該應用。這一政策的威脅讓許多美國社交媒體用戶開始尋找替代平台,其中不少人選擇了小紅書。這款被美國用戶簡稱為「RedNote」的應用,此前主要在中國市場流行,其內容以旅遊、美妝和時尚為主,被稱為「中國版Instagram」。
科技分析師Ivy Yang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這波「TikTok難民」意外創造了近年來中美之間最自然的一種文化交流形式。她認為,這種跨語言和文化的實時社區互動可能會產生深遠影響。
一位自稱「難民」的用戶在視頻中說,「美國人來了……很抱歉可能會打擾你們,但我們會儘量融入這個社區。」
大量美國用戶湧入後,小紅書一時間成為中美用戶交流的重要平台。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許多美國用戶表示,他們選擇加入小紅書是對美國政府封禁TikTok政策的一種反抗。
與此同時,中國用戶對這波湧入的「TikTok難民」表現出熱情歡迎。一些有經驗的中國用戶通過視頻教程幫助新用戶熟悉小紅書的使用方法。
有趣的是,這種文化交融也催生了許多創意內容。一些手工博主展示了英美古代服飾,與漢服愛好者形成了有趣對比;也有來自美國的音樂人上傳了美式鄉村和搖滾風格的原創音樂,背景是山間或叢林中里。
寵物話題成為中美交流的主力軍,網友紛紛曬出自家寵物照片。截至1月15日中午12點,話題「cat tax」(貓稅)已擁有超過1萬篇筆記、1133萬瀏覽量和32萬討論量。
與此同時,一些官方賬號也在小紅書發布了歡迎外國用戶的內容。例如,國航在其賬號上推出了卡通形象「熊貓Buddy PAN」,以多種語言歡迎用戶「飛往中國」,宣傳「選擇國航,享受完美旅程」。
在中美用戶的互動中,語言和文化差異並未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旅行作家「無二旅人」在小紅書發布了一篇英文版的自我介紹,吸引了眾多來自美國的用戶點讚。無二旅人向觀察者網表示:「一些外國用戶還會在我的其他旅行筆記下留言,用中英雙語表達意見,看起來是通過翻譯軟件生成的內容。」
「無二旅人」還表示,接下來他計劃在小紅書平台上推廣更多中國的旅遊景點,向外國用戶介紹更豐富的中國文化。他說道:「我希望讓他們了解中國不僅有北京、上海、香港這些大城市,還有很多他們可能不熟悉的地方,比如香格里拉,這裡的少數民族文化獨特而迷人。此外,我們還有熱帶雨林、大草原等自然景觀,值得深入探索。應該讓他們看到一個多元化、真實的中國。」
他還提到:「在個別西方媒體的刻畫中,中國的形象往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偏差。因此,藉助社交媒體平台,我們可以主動傳遞更多中國的美好生活,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豐富的中國。當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從這些信息開始改變,他們就會發現這裡是充滿驚喜和故事的地方。」
「無二旅人」最近在香格里拉策劃了一場名為「牛羊成群」的展覽,靈感來源於高原女性手工製作的布偶。這些布偶不僅承載着她們的自信與力量,也是香格里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象徵。無二旅人表示:「我希望通過展覽,讓外國人了解這些布偶背後的故事。它們反映了高原女性如何通過一針一線,為家庭和社區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些手工藝品不僅展現了她們的技藝與堅持,更是她們文化自信的體現,也為外界打開了一扇認識香格里拉的窗。」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文化商業中心主任、聞旅聯合創始人、文旅專家江慧向觀察者網表示,這批「TikTok難民」的湧入為小紅書推動跨文化交流提供了破冰契機,從文旅角度看,也帶來重要機遇。小紅書憑藉其美圖、美景、美食的強大「種草」能力,已成為文旅營銷的重要平台,這些外國用戶在探索內容時,可能會關注到中國的真實風景和人文地理,儘管短期內未必轉化為實際旅遊,但對中國目的地城市和景區的國際化推廣是一次潛移默化的助力。她強調,通過此次機會,文旅部門和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國人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精準觸達目標受眾,推動中國文化和旅遊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