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推23條新措施包括住房落戶等服務 招攬港澳法律人才

26日,據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近日《廣州市支持律師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力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若干措施》(下稱「23條」措施)正式印發,從6方面提出23條務實舉措,旨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高地,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頂尖的涉外律師人才隊伍。「灣區特色」是政策最大亮點之一,穗港澳合作及完善涉外法治佔據近半內容。其中提到,將符合條件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納入高端緊缺人才目錄,為大灣區律師提供人才住房、納稅、保險、人才落戶、出入境、外匯管理等便利服務。
廣州市司法局副局長何友漢在發布會上表示,隨着中國法治建設的穩步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律師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廣州現有律所1,061家,律師人數突破2.7萬人,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
據介紹,「灣區特色」是「23條」措施最大亮點之一,在聚焦高層次人才方面,廣州將通過政策優惠、資金支持、平台搭建等措施,特別是不斷優化港澳律師在廣州執業和生活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大灣區律師,借助港澳優勢,推動廣州律師行業專業化、國際化和規範化。同時,充分整合粵港澳三地資源優勢,探索政府、行業、高校、企業等多主體聯合模式,培養以實踐為導向的高端涉外法律服務人才。
為此,在「深化穗港澳法律交流合作」方面,廣州推出多條具體辦法。「23條」措施提出,將符合條件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納入廣州高端與緊缺人才目錄,落實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爭取優化設立條件,為港澳律所內地聯營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用足各區法律服務業現有開放政策,爭取港澳律所入駐或來穗開展業務。
過程中,廣州為來穗工作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提供人才住房、納稅、保險等便利服務,完善出入境、外匯管理、執業險等政策。
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鄧傳遠表示,協會鼓勵高層次律師人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來穗發展,通過整合國外和港澳優質法律教育資源,提升廣州涉外法律業務理論和實戰水平。
「為拓展與港澳法律界合作,我們將定期舉辦宣講會、推介會,吸引和支持大灣區律師和港澳律所來穗發展,助力提升廣州涉外法律服務水平。」鄧傳遠說。
據悉,接下來,廣州將聯動港澳,圍繞涉外、互聯網及新興領域的人才缺口,有針對性地實施「訂單式」培養。同時,實施優秀青年律師「凌雲計劃」支持青年律師赴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知名律所和高校學習鍛煉。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灣區律師取得執業資格證,加入了內地律所,其中,廣州已吸納了100餘位來自港澳的大灣區律師。港澳業界表示,隨着「23條」措施落地,聯營律師事務所的設立條件、大灣區律師執業登記費用和保險費用等,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吸引更多港澳律師前來廣州發展。
香港立法會議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何君堯出席了當天的政策解讀發布會,直言感受到廣州對港澳律師的滿滿熱情和誠意,未來對穗港法律服務合作充滿期待。他舉例,針對港澳律師事務所在廣州建立合夥聯營所,「23條」措施明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平台搭建、通關便利、人才補貼、執業保險等。
「港澳律師來大灣區執業,最關注的一方面是稅務處理問題,我看到政策中明確要落實好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南沙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等,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何君堯說。
何君堯表示,本次政策舉措從「人」的層面加強穗港澳法律行業交流合作,涵蓋港澳律師在穗執業、生活乃至通關等方方面面,相信將極大推動大灣區法律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並為港澳律所和律師拓展發展空間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