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歌CEO承認:中國可把AI應用到現實 最終將贏得競賽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對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專訪視頻。施密特感慨說,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正開展「史詩般的鬥爭」(epic fight),儘管美國一直試圖拖慢中國的發展腳步,「但不是非常成功」,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反而推出了能夠匹敵美國最好產品的人工智能模型。施密特坦承,儘管美國仍是人工智能創新的全球領導者,但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中國能夠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現實生產中,做到其他人只能夢想的事情。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哪怕我們贏得了比賽的第一部分,中國也會最終贏得比賽,因為他們能夠在批量生產中更快地應用這種技術。」施密特說。
施密特認為,中美兩國都有發展人工智能的資源、人才和意願,這場堪稱「史詩般的競爭」將產生深遠影響,可能會帶來新的科學發現、經濟效益,甚至戰略軍事優勢。
「我會非常直接地說,這就是一場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賽。兩國都有意願、目標和國家政策,而且兩國擁有的資本、精力和人才規模幾乎是其他國家不曾有過的。這是一場史詩般的鬥爭。」施密特說。
「如你所知,在美國,我們一直試圖拖慢中國的步伐。這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非常成功。中國正在加倍努力。他們最近推出了與美國最好的產品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令人震驚。」
「競爭很重要,想要更接近通用人工智能,你可以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如果你投入更多的人類科學家和人工智能科學家,你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實現目標。」他補充道。
施密特認為,在人工智能創新方面,美國仍然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的人工智能模型,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為中國公司追趕的基準。他說:「我們美國實際上發明了這項技術。我們擁有所有這些人工智能科學家——它們只是計算機程序,但我們釋放了他們的潛能。我們做得不錯。」
提到美國政府限制中國獲取先進芯片技術時,施密特說,中國遇到的問題是缺乏硬件。
「但在我們看來,中國確實找到了繞過這些制裁的方法。」他說,「這並不奇怪,他們也學會了如何用更少的芯片做事,這都是他們自己的功勞,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是多麼優秀的工程師。」
儘管認為美國仍然是人工智能創新的全球領導者,但施密特承認,憑藉製造業實力,中國能夠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現實生產中,而其他人只能想想罷了。
「比如,我二十年來致力於各種機器人解決方案,看到有很多公司正在打造人工智能機器人,然後他們使用的都是來自中國的機器人。中國產品跟美國產品一樣強大,但價格更低,也更靈活。」
「所以中國的製造業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看看他們在電池領域占據的主導地位吧,還有太陽能和汽車。」施密特說,「中國能夠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現實世界中,這是我們只能夢想的事情。」
他表示,「中國擁有很大的能量」,更專注於勝利,更傾向於集中領導,而且對於人類數據、醫療數據等等不會特別設限,願意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情況下投入巨資。
「我認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即使我們贏得了比賽的第一部分,中國最終也會贏得比賽,因為他們能夠在批量生產中更快地應用這種技術。」施密特說。
施密特指出,美國面臨着供應鏈等方面帶來的挑戰。雖然美國在半導體設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依賴於與中國製造業交織在一起的全球供應鏈。
「基本上所有製造半導體所需的部件都是中國製造的。我不是說芯片本身,而是說膠水和載體等等零部件。」他補充說,如果存在與中國爆發衝突的可能,建立單獨的供應鏈將是至關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施密特近來已多次對中國科技發展表示讚嘆。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12月16日報道,在接受該媒體《This Week》的訪談時,施密特感慨稱,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正以「驚人」速度追趕美國,而這甚至是在華盛頓不斷加強對華技術限制的情況下做到的。
「事實是,中國的幾個項目看起來已經追上了美國。而這甚至是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採取特別舉措下,限制高性能芯片供應給中國之後發生的事。」
施密特繼而表示,「中國人很聰明,他們了解新型智能系統對於其工業實力、軍事實力和監控系統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而不久前,這位在計算機領域深耕50多年的硅谷大佬突然改口,稱在開發更強大人工智能的競賽中,「美國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