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牽頭為嫦八研製月面作業機械人

香港科技大學昨日宣布,已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月面多功能移動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領軍海內外航天專家團隊,為國家探月任務作出貢獻。該機械人總重量為100公斤,能在月球極端環境下進行科學探測、儀器布置和安裝等任務,並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為不同月面設備充電。
嫦娥八號為國家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項目,計劃於2028年前後發射,是由中國牽頭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計劃之一,旨在為未來在月球極區長期維持無人月球站建立基礎。國家於去年10月發布《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公告,港科大牽頭包括國際合作夥伴在內的團隊,向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提交項目建議書,並於上月確認入選。
為完成「月面多功能移動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項目,並建立本地航天技術的基礎能力,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旗下創新科技署斥資在InnoHK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並委任港科大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系系主任孫慶平,與港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于宏宇分別出任中心主任及聯合主任,而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任副主任。
港科大未來將與多個單位合作,包括港理大、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以及南非國家航天局等。孫慶平形容,是次登月任務得以由香港院校、內地高校與院所及國外航天機構形成聯合團隊,以InnoHK中心的形式主導整個項目構思、研發、測試和生產,是香港歷史上前所未有,亦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充分反映國家認可香港的航天團隊,在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傳熱、材料等工程前沿領域的實力。
于宏宇介紹,是次任務將攻克多個重大挑戰,例如在月面南極運作的機械人,將面對極端低溫環境,以確保機械人的可靠性;也要克服定位、導航、自主運動和操作控制的技術挑戰;機械人在配備為月面設備充電功能,及能進行多項精細操作的同時,又須保持輕巧,故團隊成員要利用各自優勢,透過優化設計,採用先進材料和工藝,合作研製一個糅合創新技術的機械人,同時項目將採用中國航天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圓滿完成國家交託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