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最大規模 英國倫交所爆退市潮今年88公司出走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遭遇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規模企業外流,擔憂更多富時100指數企業離開英國、轉投紐約上市的情緒正在蔓延。根據倫交所集團的數據,今年共有88家公司從倫交所主板退市或轉移至其他主要上市地點,但僅有18家公司在倫敦新上市。
報道指出,這是自2009年以來,倫交所主板最大規模公司淨流出。同時,由於首次公開募股(IPO)仍然稀少,加上部分英國企業成為被收購目標,新上市企業或降至15年來最低。
《金融時報》指出,私募股權競購者的一系列收購也重挫倫交所,網絡安全集團Darktrace和投資平台Hargreaves Lansdown在今年已同意被收購。證券公司Peel Hunt的研究主管霍爾表示,英國沒有先天優勢成為領先的上市地點,指出如果不採取行動,將會有更多公司離開。
《金融時報》分析公司將上市地點轉移到紐約的因素,包括投資者群體更豐富,以及股票流動性更好的前景。部分公司的北美業務增長迅速亦是原因之一,例如Ashtead的2024年營業利潤中,多達98%來自北美業務;而2022年於倫交所掛牌的管道集團Ferguson,更有99%利潤來自北美。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富時100指數中有9家公司的半數以上收入來自美國,包括數據集團Experian和教育集團培生。
倫交所是受大公司遷往美國影響最大的歐洲證券交易所。高盛集團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愈來愈多英國公司正考慮將上市地點轉移到美國,英國與美國的估值差距正在不斷拉闊。」報道稱,以能源和採礦等「舊經濟」行業為主的富時100指數,今年僅上升近8%,但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卻上漲約27%。
倫敦一名資深銀行界人士表示,預計明年將有更多企業遷至美國上市,尤其是那些快速增長的企業,「人們普遍認為在美國上市會有更好的待遇。」富時100指數其中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在Ashtead發表聲明後表示非常難過,並認為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其提出「美國優先」主張冀吸引更多美企回流,或會加速美企從倫敦退市。他指出英國需採取更多措施,吸引企業在倫敦上市,但認為英國政府並沒有將此列為優先事項。
美國彭博社報道,今年截至11月底的數據顯示,英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市場融資規模下降約 9%,跌至10億美元(約77.7億港元)。在全球範圍內,英國IPO的排名下降4位,跌至第20位,大幅落後於以959億美元(約7,456億港元)排行首名的美國,更被阿曼及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超越。
彭博社指出,英國排名下跌的原因之一,是不敵新興市場的競爭。今年大部分IPO都出現在中東和亞洲,兩個地區合共佔今年融資總額一半以上,並且包攬全球10宗最大交易中的5宗。其中德國食品外送企業Delivery Hero SE在中東及北非營運的子公司Talabat Holding Plc,在迪拜完成價值20億美元(約155.5億港元)的IPO,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科技IPO。
此外,收購活動亦影響英國的IPO融資。彭博社數據顯示,今年約有45家公司因被收購而從倫交所退市,是自2010年以來最高,其中包括皇家郵政、投資平台Hargreaves Lansdown、數碼銀行Virgin Money、保險公司Direct Line及飲品生產商Britvic等。這些英國公司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了藍籌私募股權公司的收購興趣。投資管理公司KKR集團今年完成對倫敦上市公司的兩次收購,包括一家智能計量公司,以及公用事業公司使用的一家網絡管理軟件製造商。
報道指出,英國證券市場交易不斷萎縮, 芯片設計公司Arm及工業設備租賃公司Ashtead均遷至美國上市。巴克萊銀行行政總裁文卡塔克里斯南表示,英國股市30多年來一直處於結構性下跌,部分原因是國內退休基金的風險偏好。
彭博社表示,排名下跌顯示英國面臨挑戰的嚴峻情況,低估值、本地投資者規避風險,以及來自其他金融中心日益激烈的競爭,均打擊英國市場。英國今年7月雖然徹底修改上市規則,但投資者和企業高層均表示,重振倫交所仍前路漫漫。